全链条监管筑牢工程运输领域安全防线
我市部署开展工程运输领域“一件事”全链条系统治理,行动以来,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均下降50%,一般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均呈两位数下降。
一是把牢源头关口。全面摸排66家工程运输企业,户籍化管理572台车辆,核发建筑垃圾经营许可证渣土运输企业29家、登记车辆331辆。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货物源头单位监管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合法装载承诺书、装载证明、入场核查等制度。与施工运输车辆驾驶员签订《道路运输安全承诺书》,提升驾驶人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是强化协同共治。公安、交通、住建、水利等多部门协同,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39次,严肃查处跨域倾倒、超载超速、闯红灯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重中型货车违法4000余起、货运运输车辆742台次、卸载转运货物2097吨、建筑垃圾违法违规案件90起。“点对点”跟踪监管重点运输企业,整改安全隐患252处,整治道路隐患1286处、重点水利工程问题隐患21个。
三是推进智慧监管。依托北斗定位系统、非现场卡点数据和市级治超调度系统,全覆盖动态监控3639台重型货车,精准识别严重超限车辆27台,实现“靶向治理”。采用“科技+人工+大数据”模式排查治理点位16处,投入40万元用于增设会车预警系统、支路哨兵等警示提示设施。
四是广泛宣传教育。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警示教育,构建“事故剖析+定制化培训+送教上门”培训体系,全面深化渣土运输行业安全教育。针对渣土运输等领域易肇事肇祸重点群体对象,精准推送短信提示3000条。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公布建筑垃圾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电话,曝光典型案例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