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警示】5起典型案例,23死155伤!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发布日期:2021-10-14 08:00信息来源:市应急局 作者:市应急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当前,我国燃气使用规模不断增长,

燃气安全隐患点多面广,

燃气事故时有发生。

#1

上海市青浦区“2·1”燃气管道

泄漏爆炸事故

2021年2月1日20时40分许,上海久宸燃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4名抢修人员在民惠佳苑二区400号102室室外抢修燃气管道时,102室室内突然发生闪爆,102室南北两侧玻璃门窗受冲击碎裂,造成在北窗附近施工的5名抢修人员受伤、室内1名居民受伤

主要原因:4名抢修人员在小区内抢修室外燃气管道时,在开挖施工时间较长、泄漏点位于混凝土路面下方、不得直接破拆的情况下,未及时做好泄漏管道的封堵切断保护工作,导致燃气在102室内集聚并逐步积累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突然发生闪爆。


#2

北京市顺义区“12·3”燃气爆炸事故

2019年12月3日2时43分许,北京京日东大食品有限公司一期生产车间内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

主要原因:生产车间燃气管道主阀门法兰垫片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材质,受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混合气体长期腐蚀,发育出微小裂隙并逐渐增长,局部发生破损脱落,在管道内部压力作用下形成泄漏口,泄漏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电气火花等点火源发生爆炸。


#3

江苏无锡小吃店“10·13”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

2019年10月13日11时6分许,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双乐小吃店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

主要原因:小吃店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中压调压阀,导致出口压力过大,加之软管与集气包连接的卡箍缺失,造成软管与集气包连接接头脱落,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积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到电冰箱压缩机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而引发爆炸。


#4

浙江杭州桐庐野鱼馆“7·21”燃气爆燃事故

2017年7月21日8时32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桐庐野鱼馆因液化石油气泄漏发生爆燃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44人受伤

主要原因:餐馆内一只液化石油气钢瓶瓶阀处于开启状态,橡胶软管老化且连接不牢固致软管脱落,气体持续泄漏,达到爆炸极限后遇冰箱压缩机启动时产生电火花而引发爆炸,爆炸导致现场醇基燃料及其他可燃物质发生剧烈燃烧引发临近的另一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受高温烘烤而超压爆裂,发生第二次爆炸。


#5

吉林松原“7·4”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2017年7月4日13时23分许,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繁华路发生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85人受伤

主要原因:施工企业在实施道路改造工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钻漏地下中压燃气管道,导致燃气大量泄漏,扩散到附近建筑物空间内,积累达到爆炸极限,遇随机不明点火源引发爆炸

5起燃气安全事故,

共致23死155伤

风险防控任务艰巨!

燃气在安全生产中使用频繁,

工业企业用气量大,

用气分散,安全管理水平不一,

极易造成中毒和窒息、

爆炸、火灾等群死群伤事故,

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工作。

燃气是气体燃料的总称。它能燃烧而放出热量,供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使用。燃气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和生物质气(沼气)。

其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01
火灾、爆炸风险


燃气作为易燃易爆物质,只要存在氧气等助燃物质和火源,就能燃烧,甚至引发火灾、爆炸。


02
中毒风险


燃气中含有甲烷或一氧化碳气体,部分燃气中还含有微量硫化氢,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



1. 企业应设立专人负责企业内燃气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对车间的阀门、燃气管道、压力表、法兰等连接处进行查漏(肥皂水或专用检漏仪);

2. 严禁在燃气设施(调压设备、燃气总阀门等)及用气设备周围堆放易燃易爆或其他杂物;

3. 定期做好厂区内燃气管道设施检查、维护保养工作;

4. 除紧急事故外,禁止对立管球阀进行启闭操作;

5. 操作员应熟悉车间的燃气管线及总阀门(紧急切断阀)的位置,当发生燃气泄漏或其他紧急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关闭总阀门;

6. 窑炉长时间停用时应关闭燃气总阀门和燃烧器前的阀门;

7. 发现漏气立即关闭总阀门,熄灭周围明火,严禁启闭任何电器设备,同时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

8. 厂区内所有燃气管道严禁用作脚手架或晾晒或悬挂东西,严禁在燃气管道上捆绑带有电源的导线和放置腐蚀性的物品。


01
报告


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按照事故报告流程上报,应注意报告过程中使用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产生火花引爆的情况,报告时应远离泄漏区。

02
疏散人群


疏散人群包括撤出泄漏区域内的外部人员和处置失效后内部人员撤离两个层面。应制定失控后内部人员逃生的方法和路线,提前设定内部人员撤离的条件,在达到撤离条件后,内部人员无需指令立即撤离。

03
警戒


警戒包括拦阻外部人员、实时监控警戒线处检测数据、监护危险区域内的应急人员、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四方面工作。

应注意警戒范围要随探边检测数据的改变随时变化,警戒区内应管制交通,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04
关阀


关阀是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的关键操作,关阀的目的是切断或减少燃气的来源。在应急过程中,遇到泄漏点不清楚的情况,考虑到应急时间和事故后果,不提倡采用降压处理。其他应急情况,如采用降压处理,应有专人和专门监测装置监控燃气压力变化,降压过程中应控制降压速度,严禁管道内产生负压。

05
放散


放散的目的是人为控制泄漏燃气的浓度。放散方式可以采用打开放散阀安全放散、自然开放通风,风机强制通风等方法。

由于放散点周边燃气浓度较高,在放散时,应注意避免放散过程产生火花,所用器具必须防爆。

06
检测


检测的目的是通过采集数据推断泄漏点的位置,判断事态,掌握气象。

检测包括气质检查、浓度测量、温度、风速、风向测定等方面推断漏点位置,判断事态,掌握气象。
07
探边


探边是判断泄漏燃气影响范围的方法,探边的目的是通过燃气浓度检测查找安全边界,确定范围。探边包括露天检测、挖掘检测、窖井沟渠检测、交叉管网检测、建筑物检测等方面。

探边结果是决定警戒、撤人的依据,应特别注意对管沟串气的探测。
08
禁火


禁火的目的是切断点火源防止泄漏燃气爆炸。禁火应考虑熄灭明火、避免产生电火花、防止尾气火星、防止静电火花、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表工具等多方面因素。

09
处置


处置的目的是查找、修复漏点、防止事态扩大。处置包括确定泄漏点、进行抢维修两个过程,处置方法应符合《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16的相关要求。

10
恢复


恢复的目的是重新安全的运行。恢复包括安全试验、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恢复运行四个步骤。完成修复后,应对事故点周边夹层、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应安排对事故点进行24h重点监护,临时性补救恢复要在有效期内及时整改。

应注意恢复后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总结,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企业燃气安全隐患多,

必须严格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