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应急管理“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大家谈|屯溪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胡慧

发布日期:2025-03-26 10:00信息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责任编辑:市应急管理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加强能力作风建设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以“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推进
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市委书记丁纯在“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作风建设大会上强调要只争朝夕谋发展,真抓实干往前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山篇章提供坚强保障。黄山市屯溪区应急管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持续锻造过硬本领,以作风建设的全面提升推动应急管理能力水平质的飞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比”字当头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在健全责任体系、优化指挥机制、完善法治体系、强化基层应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发挥党建引领、同向聚合、创新发展作用,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现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切实提高应急指挥机制的协调性和执行力。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形成既抓日常管理又抓应急管理的综合性基层网络体系,使基层社会管理网络同时发挥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监测等应急管理网络作用。加强全方位、全要素协同联动,打破部门壁垒,发展应急管理的综合优势和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综合管理、综合应对、综合救援、综合保障、综合服务。
提升基层安全韧性。基层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是应急管理的最前沿,是各类灾害事故的“第一响应者”。要紧盯基层“人员问题、能力问题”,充实配强镇街应急管理执法力量,提升镇街执法能力,强化应急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紧盯企业“不想干、不会干、不能长期坚持”问题,督促企业落实7项法定职责,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全投入和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提升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技能和作战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赋能。通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项目编报、地方财政支持等方式,重点布控全区沿河低洼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水位、雨量、土壤湿度监测仪等),实时回传数据至指挥中心,支持动态决策,整合气象部门多源数据,搭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响应”全链条闭环管理。以中心城区城市防洪智能化预警平台为依托,增加强制响应确认模块。通过短信、APP弹窗等多渠道发送预警,要求接收人10分钟内通过平台反馈文字确认信息,未确认回复者自动触发电话追呼功能。依靠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高效、准确、全面地获取和处理信息,作出科学、精准、及时地应急管理决策。

“讲”字为要 彰显担当奉献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把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讲奉献”彰显应急初心。

夯实理论学习根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抓实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开展灾害风险教育。各单位和社区应定期开展灾害风险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各类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掌握基本的防灾避险知识,如火灾逃生、地震自救、急救技能等。同时结合5月12日“全国减灾日”和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提升群众防灾自救能力。另一方面,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结合省、市“安全生产月”等相关部署,组织全区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培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做实隐患排查整治。我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值班制,能够随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随时在线上处置突发状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问题排查整治补短板、固底板,切实提升安全水平;狠抓消防隐患整治,持续强化城镇燃气安全治理,突出抓好森林防灭火安全;聚焦危化、工贸、校园安全等方面,深入开展“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排查整治,2024年全区15个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共排查企业(单位)3700余家,发现并整改隐患2913项,助力企业安全发展。

“重”字托底 筑牢应急保障基石


深刻汲取“6·20”洪涝灾害经验教训。认真总结“6·20”洪涝灾害的教训,切实做好应对极端灾害各项准备。优化气象预警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建立以气象灾害预报信息为先导的防汛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推广湘潭市“631”机制,确保预警与应急响应环节无缝衔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准预测预报能力。立足“防大灾、抗大险、救大难”,统筹各方力量;做好现有装备维护保养;定期开展应急实战演练;扎实抓好防灾减灾宣传;积极对上争取应急指挥预警项目,不断提升抗洪抢险、水域救援、地震地质灾害等防范能力,确保灾难来临时,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全市首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通用规范性文件《屯溪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构建“123应急消防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消防救援局安徽机动队伍三大队1支专业化队伍,蓝天救援队、山越应急救援中心2个应急救援组织,区消防救援局、老街专职消防队、奕棋镇专职消防站3支消防队伍的能动作用,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采用“志愿服务+政府补贴”形式,组建一支区级半专业化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积极推进黎阳镇消防站建设,缩小服务管理半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中心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多、燃气用户多、高层建筑多、老旧小区多、九小场所多,消防安全一直是工作的难点、重点。深刻汲取“3·16”中盛广场、“12·22”依云红郡火灾事故教训,结合当前区消防大队人员力量严重跟不上及镇街安全管理工作现实,对没有建立消防站区域,积极探索增加区应急局力量,派驻人员到镇街专门从事安全生产工作。

强化救援物资储为完善应急物资综合保障能力,与本地企业合作共建“应急物资共享库”,登记可临时征用的工程机械和材料(如挖掘机、拖挂车、砂石料等),签订优先调用协议,在入梅前一周进入待命状态;国债项目采购的森林防灭火、抗洪、救援装备,及区本级采购的各类救援物资,合理调配至相关单位,并组织设备使用操作培训,确保灾情发生时工作人员熟练操作装备,提升救援效率及安全性。目前区级库已储备便携式灭火水泵、移动大功率抽水泵、救援舟艇组合、水域救援工具组等750余件,价值500余万元。